- A+
所属分类:民间故事
听老人们说,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关沟段时,可没少犯愁。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,路轨每向前延伸三十米,路基就要增高一米。慢说在这二十公里长的崇山峻岭中筑路不易,就是铁路建好了,上哪儿去找能爬这段铁路的火车呢?
当时国内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呈抱拳状,载重超量或坡度过陡都会造成脱钩、翻车事故。如果不改进挂钩,铁路建好了也只能充样子。怎么改呢?詹天佑决定携夫人到国外去考察。
清朝末年,从北京出洋一般都要到天津去坐海轮。詹天佑夫妇到了天津码头一看,海轮停在深水处,要上海轮必须走跳板上小船摆渡过去。詹天佑拎着皮箱几步就上了小船。
詹夫人不习惯走跳板,走在上面上下颠、左右晃,吓得她心惊胆战,急忙向詹天佑伸出了手。詹天佑赶快伸手去拉,就在两手拉在一起的一瞬间,詹夫人跳上了小船,詹天佑的眼前也猛然一亮,他兴奋地拉着夫人的手说:“咱们回去吧。”詹夫人惊异地问:“咱们不出洋啦?”詹天佑重复了一下刚才的动作:“诺, 问题解决啦!”
后来,詹天佑根据拉手的启示发明了新式挂钩。铁路工程界为了纪念詹天佑的这个发明,亲切地称新式挂钩为“詹氏挂钩”。
讲述者:刘桂林
采录者:李国栋
采录时间:1985年
地点:昌平县
文章来源:中国民间故事集成